跳转到内容
我的网志 我的网志

再工业化 香港所需

月初大埔工业邨的环保纱厂开幕,是近半世纪以来再有纱厂在香港设立。龙达纺织厂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合作,将回收的旧衣物循环再造成可应用於纱线和服装等的纤维,日产量达3吨,厂房高度自动化。香港发展「再工业化」,不是将传统制造业迁回香港,而是发挥本港先进科研技术丶国际商业网络丶香港品牌信誉等优势,发展高技术丶高增值而占地少的产业。

在创科驱动下,全球工业从以往劳动或资本密集形,发展至「物联网」及「服务联网」驱动的新模式,并衍生高度智能化丶自动化而占地少的新型高端制造业。位於德国的西门子智慧工厂,透过网络串连控制生产流程,於一分钟内就可更改工序,以同一条生产线制造过千种产品。工厂占地较传统模式为少,生产量却比20年前提高8倍。事实上,香港的科研技术优势绝对有能力支撑这类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例如HKRITA亦研发出AI系统,可透过分析市场和网络资讯,预测不同颜色时装销量,更精准地管理订单及库存,这项技术获得今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另外,本地公司研发的「鱼菜共生」水耕技术,配合自动化及大数据生产系统,在工厦厂房内年产200吨菜,一个月一造收成。这类顶尖的科研技术,能够从上游改变生产链的运作模式,不但可支援传统企业升级转型,亦能帮助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是故除了环保纱厂和先进室内水耕外,近年亦陆续有新物料制造丶精密工程及组装等高端制造业进驻大埔精密制造中心。香港「再工业化」的潜力不容忽视。

在香港推动「再工业化」的路上,我们需要摒弃凡是有中下游制造部分才等於工业的误解。工业链不单只有制造生产,还包括了设计丶研发丶组装丶营销丶物流等,每个部分都可能发展成专利密集(IP Intensive)产业。大家都知道,iPhone大部分的零部件都在不同国家生产及组装,但苹果公司却可从中获得42%毛利,依靠的就是其研发丶设计丶专利和品牌等高增值部分。而我们日常接触的电脑丶手机所用的晶片,其中一个着名制造商高通,去年凭着晶片技术获得逾79亿美元的税前盈利,其中专利授权部分贡献了近七成。香港不但具备发展这类工业链中高技术丶高增值专利密集产业的优势,配合我们的国际化优势及品牌信誉,更可将科研技术转化成为国际标准,为香港带来更长远和庞大的经济效益。

我深信,凭藉创科可以激活传统工业和打造新兴产业,加上与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再工业化」将可为香港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也能让新产品再次冠上「香港制造」,成为具世界影响力的品牌。

杨伟雄
创新及科技局局长
2018年9月16日